- 文昌帝君
- 道教神名。 相傳為中國古代學問、 文章、 科舉士子的守護神。 該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, 《歷代神仙通鑒》稱其〝上主三十三天仙籍, 中主人間壽夭禍福, 下主十八地獄輪迴〞。 追溯本源, 文昌帝君應是〝文昌星神〞與四川地方〝梓潼神〞相結合產生的。 在天象中, 北斗魁星附近有文昌六星, 其中〝司祿〞星主貴賤爵賞, 〝司命〞星主人年壽, 民間信仰十分流行。 緯書《孝經授神契》說: 文者精所聚, 昌者揚天紀, 輔拂並居以成天象。 故曰文昌宮。 道教吸收此種信仰後, 稱為〝帝君司命之神〞, 分為左、 右。 左司命稱韓元信, 右司命稱張子良, 顯而易見是漢高祖功臣的神格化。 梓潼神原是四川地方的守護神, 名張亞子(或惡子)。 傳說他祖居越嶲, 因報母仇, 遷至梓潼, 曾仕晉為將, 臨陣戰死, 蜀人為之立祠祭祀。 唐朝時屢次顯靈, 唐玄宗封為〝左丞相〞, 唐僖宗封為〝濟順王〞。 宋代重視科舉取士, 各地祀禱神靈保祐功名利祿, 蔚然成風, 其中尤以蜀地張亞子祠靈應顯著, 〝士大夫過之, 得風雨送, 必至宰相;進士過之, 得風雨必至殿魁〞(《鐵圍山叢談》)。 相傳王安石幼年過張亞子祠, 風雨大作, 長成後果然位至宰相。 宋、 元道士假托梓潼神降筆作《清河內傳》, 謂其生於周初, 迄今七十三化, 西晉末降生四川為張亞子, 玉皇大帝命他掌文昌星神之府並主人間祿籍。 元仁宗延槐三年(1316), 加封為〝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〞。 自此以後, 文昌星神遂與梓潼神合二為一。 明代時〝天下學宮皆立文昌祠〞。 清代每至農曆二月三日文昌帝君生日, 都要由朝廷派官員前往祭祀。 舊時全國各地建有大量的文昌廟, 奉祀文昌帝君。 其神像大多為雍容慧顏, 坐下駕白驢, 有天聾、 地啞二位神童陪侍。 現今四川梓潼縣七曲山有古文昌宮一座, 殿堂相連, 結構宏偉, 是文昌帝君的發祥之地。 《道藏》中收有《清河內傳》與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